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就业指导 >> 正文
就业指导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南

发布时间:2012-12-06 点击量: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指 南

 

                   第一讲     就业形势与政策
一、宏观就业形势
从高校毕业生规模来看,总量大、增幅高是突出特点,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2004年为280万,2005年为338万,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
与此同时,社会的就业岗位并没有急剧增加,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长期积累的困难和问题,结构性矛盾突出(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现象同时存在);一些地方限制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还没有完全破除;区域人才保护明显;到基层就业路子不畅,政策不能完全兑现。
二、我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1、2005年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
2005年,全省大学毕业生12万人。我校共有毕业生1830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391人,专科毕业生439人。
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在2005届已经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考取研究生(双学位)153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0.99%,比2004届上升1.17个百分点;到中学等教学单位975人,约占毕业生总数的70%;进入大中专院校40人,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9%,比2004届下降0.1个百分点;到其他事业单位的41人,约占毕业生总数的3%;到三资、民营和其他企业104人,约占毕业生总数的7.5%;参加国家项目、地方项目和选调生的10人,约占毕业生总数的0.7%。本科生到县乡镇及非公有制学校和企业就业的,2004年达81.68%,2005年达77.16%。
从单位所在区域来看,在省内就业1077人,约占毕业生总数的77.4%;到江沪浙就业111人,约占毕业生总数的8%,比2004年下降7.6个百分点(其中,到江苏省就业83人,到浙江就业18人,到上海就业10人),就业层次大幅降低;到福建就业30人,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比2004年上升12个百分点,就业层次比往年较好;到西藏山南地区5人,约占毕业生总数的0.4%,人数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另外有少量毕业生在北京、山西、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等地区就业,省外就业区域有所扩大,但数量有限。
从各专业就业率来看,截止10月15日,英语、物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已达到100%,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毕业生就业率已达到95%以上,文科综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0%以上,化学、音乐学、美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已达到85%以上,环境科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已达到75%以上。
2、2006年毕业生就业形势预测
2006年全省大学毕业生15.2万人,比2005年净增3.2万人,另外还有2005年未就业积累下来的毕业生1.5万人左右。
2006年我校共有毕业生2674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288人,专科毕业生386人。2006年安徽省内需求仍然不足,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联手保护,省外就业市场继续萎缩,我校毕业生就业处于“内挤外压”状态,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1)从省内市场来看,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的供求关系起了明显的变化。第一,研究生已经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本科生就业市场,现在市级重点中学大多数只招收研究生;第二,前些年,省内中学招聘教师都是以安师大市场为中心,南部以安庆师院为弧线,北部以阜阳师院、淮北煤师院为弧线划一个大椭圆,所以安庆师院、阜阳师院市场都围绕在安师大主市场前后。但是随着公办中学师资需求的减少和安师大毕业生数量的增多(2006年有本科毕业生5730人),这种椭圆格局被打破,原来安庆师院、阜阳师院的老用人单位开始倾向师大市场。第三,淮南师院、合肥学院、黄山学院、铜陵学院、巢湖学院、皖西学院、滁州学院和宿州学院“八小龙”突起,对我校原先的市场份额进行蚕食,形势非常严峻。
(2)用人单位要求越来越高,考核越来越细,签约时间越来越长,招聘程序日益复杂,对扩招后毕业生质量反映不一。
(3)师范类本科英语专业相对紧俏,数理化专业次之,中文、政教、历史、艺术专业相对困难,计算机和教育技术专业市场趋于饱和。
(4)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专升本毕业生就业存在市场偏见、学生定位不准、心态迷茫等情况,专科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
三、国家和安徽省有关就业政策
1、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19号》
2、毕业生在省内外就业,合理流动。允许我省毕业生跨省、跨行业就业。师范本科毕业生在不享受师范奖学金的前提下,也允许出省和改行(安徽省教育厅、公安厅、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地方税务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切实做好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3]4号)
3、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到基层和创业政策(中办发[2005]18号)
(1)逐步实行省级以上党政机关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从2006年开始,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的公务员中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包括报考特种专业岗位)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以后逐年提高。对招录到省级以上党政机关、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应有计划地安排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1至2年。
(2)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从2005年起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时间一般为2—3年,工作期间给予一定生活补贴。安排到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医疗卫生机构和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其生活补贴由财政安排专项经费予以支付。服务期满后,进入市场自主择业,有关部门应协助在本系统内推荐就业。在今后晋升中高级职称时,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评定。对报考公务员的,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分数以及其他优惠政策,优先录用。对于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的,为其保留学籍2年;对于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服务2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应适当给予优惠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3)大力推广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工作。从2006年起,国家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到城市社区就业的,其薪酬可由所在地财政和社区共同解决。到农村就业的,可通过法定程序安排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相应职务,市县两级政府可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其人事档案由县级人事部门管理。要把这批人员作为将来补充乡镇、街道干部的重要来源。对工作2年后报考公务员的,要采取适当增加分数以及其他优惠政策,优先录用;报考研究生的,应适当给予优惠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4)为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适当增加周转编制。为缓解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急需人才与编制紧缺的矛盾,在严格控制总体编制的前提下,从2006年起连续3年,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由组织人事部门会同编制部门每年给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的乡镇下达一部分周转编制,用于接收应届或往届高校毕业生。
安徽省贯彻落实中办发【2005】18号文件精神的实施办法(27条)正在制定。
4、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
毕业生自主创业,到创业实体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个体工商户,私营独资企业、私营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申办有限责任公司的,允许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公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只要首期出资不低于3万元即可注册.毕业生新办从事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新办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新办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等部门文件有关规定(南银发[2003]53号),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并简化手续,提供开户和结算便利.贷款额度在2万元左右,贷款期限最长为两年,贷款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确定。到期确需延长的,可申请展期一次(安徽省教育厅、公安厅、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地方税务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切实做好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3]4号)。
5、毕业生待就业有关政策
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机构免收保管档案服务费;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本人意愿,将其户口转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或两年内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工作落实后寄发工作单位所在地;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单位的则寄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安徽省教育厅、公安厅、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地方税务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切实做好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3]4号)。
四、学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服务体系
就业服务内容:
1、从职业设计到就业到派遣的全过程管理
2、就业指导
3、就业信息收集和发布
4、拓展市场并逐步建立基地,邀请用人单位到校举办专场招聘
5、待就业毕业生后续服务
6、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五、学校有关毕业生就业费用问题的具体措施
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等七厅局《关于切实做好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3]4号文)规定“师范本科毕业生在不享受师范奖学金的前提下,允许出省和改行”。据此,我校2006届本科师范毕业生出省和改行就业应退回其在校期间享受的师范三等奖学金2480元,其中专升本毕业生应退回在校期间享受的三等奖学金1240元,一、二等奖学金不退。出省和改行就业是指毕业生毕业派遣到省外就业或派遣到非教育机构就业。
为减轻学生经济负担,鼓励毕业生出省就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学校对毕业生出省和改行就业应退回的奖学金实行部分减免,具体办法如下:
6月20日之前本科师范毕业生出省和改行就业的,经济困难的可减免应缴费用的20%,经济特别困难的可减免30%,但人数应严格控制;专升本毕业生最大减免额度为500元。6月20日后,原则上不再考虑减免问题;通过南方人事代理就业或到部队就业的毕业生,减免50%;到西藏等西部地区就业和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毕业生,减免100%,学校另给予每人1000元奖励。                                  

第二讲     就业观念、心态与就业定位

一、确立实力求职的观念
(一)不管经过什么样的渠道,什么样的方式去就业,社会最终看中的是人才的能力素质。即使暂时获得了职位,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素质或是不注意“终身教育”,将会被淘汰。社会已经发展到靠能力和知识说话的时代。
(二)毕业生求职的五个要素(素质、专业、信息、机遇、成本)中,素质是最重要的。
(三)除专业素质之外,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五种基本素质是: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勤劳朴实,人际沟通,礼仪修养。
(四)用人单位对我校老毕业生的评价:为人朴实基础扎实,精于教学善于管理。如果我们能继承并发扬这种传统和精神,我们的毕业生是会受到市场欢迎的。

二、确立面向基层就业的观念
(一)基层的概念:基层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是吸纳就业的重大空间。从广大农村、城市街道社区、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到非公有制组织、中小企业、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基层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二)鼓励与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主要体现在: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文件(2005年6月29日,中办发【2005】18号,安徽省的细化实施政策正在出台)
(三)近年来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面向基层:我校本科毕业生到县乡镇及非公有制学校和企业就业的,2004年达到81.68%,2005年截至11月底已达77.16%。
三、确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一)树立发展的职业观。
(二)一步找到合适的岗位是非常困难的。
(三)职位经验的重要性。
(四)隔年就业弊大于利:毕业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不要指望第二年比第一年好找工作),政策一年比一年变化得快,用人单位对延迟就业的毕业生的偏见也越来越深。
(五)“一步到位”和“跳槽到位”,前者的成本一定大于后者。
(六)先就业不是随便签约,随意违约。签约时仍需慎重,认真履约。
四、确立艰苦创业的观念
五、确立人才代理就业观念
关于福建、广州人才代理的有关情况:
1、2006年福建省师资需求量较大,但引进省外师资主要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目前,已与我院就业指导中心正式联系并来我院招聘的有福建省教育人才服务中心、福建省外贸人才服务中心和福建京闽人才服务中心等,单位性质、需求信息真实可靠。
2、福建人才代理机构的代理安置办法大致如下:每安置一个省外本科师范毕业生收取代理费2000元,费用收取分两阶段进行:与毕业生签订意向性协议时交500元,为毕业生落实合适的就业单位且通知毕业生与就业单位见面时交1500元;代理机构为毕业生提供多个就业岗位供其选择,且跟踪服务两年;在两年内毕业生对首次安置单位不满意的,代理机构负责免费再安置;毕业生经用人单位面试考核达不到要求未能上班,该毕业生也不愿意到其他单位面试,代理机构所收费用全部退还。安置单位一般为福州市、泉州市、莆田市等发达地区市郊区学校、县乡镇学校或福建省南平、三明等市县级城市学校。各代理机构的具体安置办法以合同文本为准。
3、2004年、2005年春,我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本着积极慎重开拓省外人才代理市场的原则,对福建人才市场进行了考察并与福州市晋安区人才服务站进行了初次合作。2004年有13名毕业生与福州市晋安区人才服务站签定了意向性就业协议。2005年通过面试和协商,我院40名毕业生与福建省教育人才服务中心、福建省外贸人才服务中心和福建京闽人才服务中心签订协议,已安置公私立学校就业;2003年暑期,数学、政教、历史和化学专业8名毕业生被分别安置在福州市华南实验中学和平潭县一中、平潭县城东中学。安置学校较为集中,教学环境较好,工资待遇每人每月1800元以上。
4、福建代理机构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看重学生的身高、普通话和说课水平;优生优推;专升本毕业生与其他本科毕业生一视同仁,对专升本毕业生就业比较有利。
5、通过人才代理方式到福建等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学校在政策上给予最大支持:
(1)在本科师范毕业生出省就业应退回学校“师范生三等奖学金”问题上,给予较大幅度的减免。这类毕业生只需向学校返还“师范生三等奖学金”的50%(1240元)。
(2)毕业生档案、户口可根据毕业生本人意愿保留在学校两年,也可以寄往工作单位所在地人才代理机构。
6、通过人才代理方式到福建等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在就业途中及二次安置的过程中应注意人身财产安全,如出现问题,责任自负。
7、广州代理
通过广州人才代理方式可以到深圳、广东的企业或教育岗位就业,代理形式与福建人才代理基本相同,代理费用较福建低(600—800元左右)。深圳主要是到企业就业,考核较为严格;广东主要是到教育岗位就业。六、淡化编制观念
(一)编制的基本含义:编制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企业编制、军队编制等,也可以分为 “条条”编制和“块块”编制。在编人员由国家或地方财政发工资,工作相对稳定。
(二)教师编制:教师编制属于事业编制,一般参照公务员管理,工资由市县财政发给。安徽省由于财政紧张,对教师编制控制得非常紧。发达地区(江苏、浙江等)财政相对宽松,对编制控制得非常松(如苏北地区按学生数核编)。
(三)人事改革与编制界限的逐步模糊:
发达地区公立学校、股份制学校和私立学校之间的概念逐步模糊,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在全国成为一种趋势(不少有能力有头脑的教师,已经从公立学校向私立学校转移)。鼓励民办教育和编制外聘任教师,主要有以下措施:
1、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学校,教师按统一制度进行管理,公私学校教师可平等合理流动;
2、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的教师除工资发放外,基本待遇相同,而工资方面私立学校一般比公立学校高出很多;
3、新进教师档案由人才交流中心统一保管;
4、绝大部分学校都给职工买“三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

七、淡化本土就业观念
(一)我校毕业生在省内、省外就业问题上的误区:在生源地就业关系熟,好安排,成本小,工资有保障;在非生源地就业“人生地不熟”,文化风俗不适应(对外地毕业生有偏见),政策不兑现,工资发不下来。
(二)关于省内、省外就业几个方面的比较:
1、经济收入。合肥以北地区即使是一些名牌中学教师也只能发基本工资(每月200—600元基本生活费)。省外,经济欠发达的江苏宿迁农村中学即使欠了一部分工资,每月还能发放1000余元的生活费。
2、用人机制。省内一般围绕争编制增加许多门槛(隔年入编、递补入编、人事代理、代课等),这对毕业生良好、健全、现代化的就业和工作心态的形成负面影响较多。省外,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江沪浙以及中西部发展较好的城市用人机制比较灵活,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和个性的发挥。
3、文化氛围。外出工作,面临的文化氛围是陌生的,是需要一个过程去熟悉和融入的。同学们要志在四方,志存高远,在省外就业的老毕业生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如上海松江毕业生、张家港毕业生、南京毕业生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多数已经成为教学骨干,有的已经成为社会中坚。
八、高校毕业生择业价值取向
根据调查情况,将毕业生择业价值取向按首选顺序列举如下:
(一)能否发挥个人的才能和特点
(二)单位的发展前景
(三)大城市户口
(四)单位的地域位置
(五)国家编制
(六)经济效益
(七)工作和收入相对稳定
(八)在父母身边就业
(九)与恋爱对象在一起
九、确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面向基层,志存高远;不卑不亢,积极竞争;不怕挫折,及时调整;先就后择,自我完善
(一)要确立自信心,发现自己的特长,不怕困难,不要悲观,积极竞争。
(二)要多途径、多方案寻找就业单位,不怕碰壁,吃一堑长一智,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克服心理焦虑。
(三)无论是先期就业还是暂时没有落实工作岗位的毕业生,都要抓紧时间补缺补差:补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补说课训练,补写字,补课件制作,补礼仪训练。

十、就业定位指导意见
我校2006届毕业生就业定位的初步指导意见:
(一)省外就业市场继续萎缩,江浙沪地区原则上只接收英语、数学、中文、物理等专业的外地毕业生,其他专业优先安排本地生源毕业生,毕业生需“寻找空位,见缝插针”。省外经济发达地区的较偏远城镇还有英语、数学、中文、物理、化学、美术、音乐等专业需求,如上海的崇明、南汇、奉贤、嘉定,浙江的临安、萧山、台州,江苏的宿迁、淮安,连云港(灌南),南京的栖霞、江宁开发区,河南的平舆县,福建的泉州、漳州、南平等。
(二)省内公立高中、初中、小学师资需求趋于饱和,合肥以北地区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有较大可能性,合肥以南地区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比较困难。
(三)英语专业毕业生一般可以定位在县城中学及以上;数学专业毕业生一般可以定位在农村完中;物理专业在苏北还有少量空间;化学、历史、思政省内还有部分需求;中文专业毕业生数量很多,就业层次将会参差不齐;计算机、教育技术和美术学师范市场已经饱和;专升本毕业生必须接受市场现实,降低就业期望值。
(四)政府统一考试( 教育局组织,各校参加,政府审批)已经成为招聘教师的主要方式,只有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采用自主招录和非制度化的方式招录毕业生。从整体上看,签约时间越来越长,就业成本越来越大。
(五)师范生在教育部门就业将可能通过以下形式安置:国家编制(正式编制,等待入编,隔年入编,递补入编)、人事代理、代课教师等。争取入编需要经过多层选拔,且要付出较大的就业成本;没有编制将是发展趋势,今年估计将有60—70%的毕业生编外就业。  
(六)公办学校师资已趋于饱和,私立、民办学校师资需求较旺。毕业生特别是中文、计算机、教育技术和专升本毕业生应积极到民办学校就业或改行就业。
(七)学校以积极、郑重的态度与南方有关人才代理公司进行合作,降低学生择业风险和就业成本,帮助学生物色较为合适的就业单位。主要是福建、深圳、广州等地,毕业生可通过此种方式就业。

第三讲     就业准备与择业过程

一、推荐材料的准备
(一)2006届毕业生推荐表的填写。
1、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体现特长”的原则如实填写。
2、推荐表要求在各院系辅导员及相关工作人员指导下集中填写,院系审核盖章。
3、需用黑色墨水钢笔工整填写,涂改无效。
4、具体栏目填写注意事项:
(1)学历:本科毕业/专科毕业。
(2)学制:4年/2年/3年(专升本毕业生可以不填此栏)。
(3)主要课程成绩:(1)与成绩大表上的成绩绝对一致;以专业课成绩为主;按照学期顺序填写,填满20门功课;(2)需院系(行政)审核并盖章;(3)根据用人单位需要出具成绩大表。
(4)基本技能及爱好特长:师范类学生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三字一话”、辩论演讲能力、班级组织能力、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课件制作水平等;爱好特长应根据自身素质发展有选择地填写。非师范类学生可根据所学专业特点、素质发展和就业意向的要求填写。
(5)在校期间获奖及实践、科研、创作情况:获奖情况包括大学阶段获奖学金情况、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及校园文化活动获得的奖励,以个人获得奖励为主;学生综合测评成绩为优、良的也可在此栏目中反映;
实践情况包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活动等,以学校组织为主。学生从事家教及促销活动的情况可视应聘单位性质有选择地填写;
科研和创作情况包括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作品等,应选择主要成果填写;
上述各项内容应该有获奖证书,发表文章的书籍、报刊等具体材料支撑。
(6)自我评价:每位学生都应该对大学生活进行总结、反思,挖掘自身特长,凸显闪光点;对“瑕疵”可以作简单的表述。
(7)辅导员鉴定:辅导员全面准确、实事求是地填写(切忌空话、套话);鉴定内容原则上不少于100字。
(8)院系总支意见:二级学院(系)总支签署意见并盖章推荐,院就业指导中心不加盖公章。如江浙沪等地区有些单位需要学校主管部门盖章,届时院就业指导中心将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解释。
(二)其他材料。
1、个性化制作材料。个别情况下可以制作个性化材料,但最好以统一制作的材料为基础。否则,单薄的个性化材料可信度比较小,不容易被用人单位接受。另外,注意自荐材料和其他支撑材料中对于学校名称的界定应为“安庆师范学院”(不宜出现“安庆大学(筹)”字样)。
2、自荐信
自荐信应包括个人情况简介、特长与能力素质、希望得到的职位、联系方式等。字数不宜太多(500字左右),语气当诚恳,能反映出个性特点。
3、支撑材料
支撑材料包括学历学位证书、成绩大表、各类获奖和资格认证证书、社会实践、发表的文章和科技创作等。其它材料的复印件交用人单位(到沪苏等地求职的毕业生还要在证书的复印件上加盖证书原发单位和就业主管部门的公章),原件随身保存,以便让用人单位核实。
(三)在制作材料中特别强调的五个问题
1、诚信。对自己就业不利的情况可以不填或少填,但不能做假。用人单位通过直接判断、比较判断和信息查询很容易发现材料不实的地方。一旦材料有假,当事人、同学和整个学校都将受到影响。
2、毕业生一定要在自我认知、同学参考和老师指导下挖掘个人特长,不但要体现在材料中,而且要成为自己的就业理念。
3、不要过分包装。
4、千万不要出现错别字。
5、辅导员的意见非常重要。
二、信息获取和毕业生推荐的途径
1、就业信息获取的基本途径(按重要性分类):
(1)通过社会关系及校友获取信息。
(2)通过学校就业指导机构获取信息。主要方式:就业信息专栏、就业信息网、信息群发系统、电话或口头通知、就业讲座咨询等。特点:针对性强——一般是用人单位在了解学校专业设置、生源情况、教学质量后发出的信息,基本针对学校应届毕业生;安全性高——学校本着对毕业生负责的态度,对信息进行登记、审核,保证信息的可靠性;成功率大——学校提供的信息多数与见面会相结合,简化就业流程。
(3)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如各地人事部门网站、就业信息网站、高校就业信息网、市县教育局网站、中学和企业网站等。
(4)通过实习、实践获取信息。
(5)通过各级人才市场获取信息。
(6)通过新闻媒体获取信息。
2、毕业生自荐和个人信息发布:
(1)投递纸本材料
(2)发电子邮件(为了就业安全,家庭地址最好不对外公布)
三、就业市场分析
(一) 市场分类:
1、综合性人才招聘会,行业性或专门性人才招聘会;
2、社会机构主办的,主管部门主办学校承办的;
3、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
4、真正招聘的,旅游招聘的,作秀招聘的;
5、校内小型招聘会;
6、网上市场。
教育部的态度:综合性市场没有大的意义(据央视调查,75%的人认为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大),以校内小型市场和网上市场为主。
(二)市场分期(安徽省本科师范市场)
1、11月20日以后(教育部规定市场启动时间)——1月初(学生期末考试前):市场刚启动,秩序较乱,用人单位目的性不强,人才市场想赚钱,重点大学向前挤,工科院校得实惠,毕业生观望得多。
2、1月底(研究生考试结束)——2月(寒假)——3月底(研究生初试大局已定):研究生考试结束,用人单位进人计划出台,是就业签约的黄金期,毕业生应抓住机遇,特别是寒假的机遇积极签约,不能错过就业高峰期。
3、4月下旬(研究生复试基本结束)——6月中旬(毕业生派遣前):用人单位对前期招聘结果进行调整,填补因毕业生违约、考研、质量等原因造成的岗位空缺。毕业生要多渠道获取信息,及时补位。
4、7月(未落实单位的毕业生回生源地)——11月(生源地教育局兜底性招考结束):未落实单位派回生源地的毕业生,积极参加地方招考,千方百计先就业,尽早落实单位。
(三)注意事项:
1、跑市场应目标明确,准备充分,勿盲目出行;
2、跑综合市场不如跑专业市场;
3、跑市场不如跑单位;
4、跑市场不如找校友;
5、关注生源地人才交流中心、教育部门、高校举办的就业市场;
6、关注同类院校,特别是后升本的同类高校市场,如黄山学院、淮南师院、巢湖学院、铜陵学院等举办的市场;
7、关注校内市场;
8、运用视频、邮件等方式积极参加网上市场招聘;
9、注重实地考察,警惕市场陷阱,防止上当受骗。
四、考试指导
(一) 逢进必考的原则
由于国家编制非常紧,现在省内公立中小学的用人指标大多集中在市教育局手上,教师招聘大多采取教育局牵头,人事局、监察局参与,中小学参加、公开考试的方式进行。
(二)师范生求职考试的基本组织形式
1、现招现签
(1)一般在3、4月份,条件较好的有相对独立用人权的学校(包括私立学校)或得到特别授权的学校进行的自主招考。主持人的权限最大(超过这个时限权限就会被收回)。
(2)不收考试费,学生的就业成本最小,后续风险也最小。
(3)这种招聘方式逐渐转向省级师大市场或热门专业。
2、地方招考
(1)地方教育局,人事局、监察局共同组成招聘机构,公开考试,条件好点的地方放在5—6月,多数地区是7—10月的兜底性考试。一般要交考试费,有的地方要交签约违约金(3000-5000元)。
(2)考试的程序比较全,(面试)----笔试----试讲----签约----(填写志愿或调整志愿)----分配到直属学校。笔试,面试一般是淘汰制。通过面试者,笔试成绩按30%--40%,面试成绩按70%--60%合计计分。
南京栖霞区2004年教育局书记带队,到我校来邀请毕业生参加考试,当年我校30人报考,最后录取9人。2005年我们找栖霞区教育局推荐学生参加考试,我校学生30人报考,17人通过笔试,2人通过面试被录取。
3、现场预录,考试定编
不少条件较好的学校,在教育局组织考试前先组团到各个高校考核应届毕业生,然后再让这些毕业生参加教育部门的考试,这些毕业生只要通过笔试,面试的问题不是很大。
4、非制度化录用
有的学校对于紧缺人才(如外语、数学)直接录用,即使招考没通过,仍会帮你想办法,或让你直接入围,或聘用等待第二年招考,期间待遇与入编教师一样。
(三)考试内容
1、笔试:笔试大致分为两种:综合试卷,如安庆市招聘中学教师考试;单科试题,如肥西县、桐城中学招考,基本是高考模拟试卷。必须指出的是,不论采用哪种方式,教育学、心理学的内容占很大的比重。安庆市占笔试成绩的30%。
2、说课(述课):述课是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在十分钟左右,说一堂课或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要求,体现本课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多元性)、教材(所教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知识的联系)、教法(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学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思维规律,说出该课教学对学生学习方法、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教学过程(说明本课教学过程整体安排及理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做法)等内容。说课结束后,用人单位有可能提问。说课准备时间短,对学生要求高,被用人单位普遍采用。说课是我校毕业生应该特别注重练习的重要环节。
3、试讲。用人单位给定教材内容,让在半天或一天内准备好教案,讲稿,在一个班内讲一堂课。根据以往毕业生的经验,上课者应注意:
(1)如给定不熟悉教材(上海、江苏的教材与安徽不一样)要善于获取信息,借教材,上网查资料、准备教案;如让自己选课程内容,所选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利于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不能只上实习时上过的某一节课。
(2)熟悉环境,教室,特别是你的准学生,与他们先沟通,建立感情联系,帮助你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如果是结伴参加考试,应当互助合作。
4、演讲。这是政府考试较多采用的方式。
5、在述课、试讲、演讲这些考核环节中,往往还要顺带考察毕业生其他基本技能和素质,如板书、多媒体操作、微格训练情况等等。
五、签约指导
经过多方努力,从今年开始我校毕业生全部使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毕业生在省内外均可直接使用。签约注意事项如下:
(一)签约前应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如单位性质、能否解决编制及户口、服务年限、工资及福利、违约责任等,抓住实质性内容。
(二)认真协商,慎重填写“应聘意见”。毕业生应就工作条件、工作待遇、工作时间、聘用方式等应聘要素与用人单位事先协商(同时征求家长意见),形成协议草稿(协议结果应书面化,不应只作口头约定),填入“应聘意见”栏,空格不足可在“备注”栏中填写。协议条款必须明确,不能产生歧义;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不得损害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声誉及合法权益;应将协议书的空白部分划去,注明“以下空白”。
(三)按照规范的程序签订协议——“同一时空,签章并举,上下一致”。
“同一时空” 即协议双方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签约;“签章并举”即用人单位法人代表或委托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加盖公章至为重要;毕业生不能委托他人代签协议;“上下一致”即争取用人单位的签约手续一次完成。用人单位直接有用人自主权的不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签署意见。没有用人自主权的,除用人单位同意外还需要其上级主管部门签署意见。一般情况下,在教育口就业都需要用人单位和其上级主管部门盖章,这两次盖章应争取在同一时空完成。即使不能在同一时空完成,也要求用人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如对用人单位是否有用人自主权的情况不清时,应及时向就业指导部门咨询。要提防少数用人单位利用上下级接口脱节造成违约事实,损害毕业生利益。因为协议书纸张较厚,签约时最好逐张填写(不宜复写),但每联内容应完全相同。
(四)对协议的解除作事先约定。在签约时应注明如一方不能履行协议,应承担什么责任或有什么解除条件。
(五)注意与劳动合同衔接。由于毕业生就业协议签订在前,为避免在今后订立劳动合同时产生纠纷,应尽可能将待订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协议条款中,并明确表示在今后订立劳动合同时予以确认。
如果一时不能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书,可以争取签订劳动合同,聘用合同,省教育厅确定格式并认可的就业接受函(公章、联系人、电话等要素齐全)。

第四讲     诚信就业、协作就业和安全就业

一、就业失信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危害
(一)制作假证件;材料注水;随意违约;冒用他人协议书或协议书假性丢失(学校办法:登报遗失声明,预交用人单位违约金,交学校信用保证金,当年10月1日前无举报退还;如属假性丢失,学校代收违约金,没收违约金,扣留档案,严重的给予校纪处分)。
(二)违约管理
就业协议书签订后,原则上不允许变更协议。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协议的,违约方须征得另两方的书面同意,同时付给学校就业违约金,因为违约会损坏学校声誉,浪费就业资源,增加就业成本,阻塞就业渠道。
(三)已参加研究生考试但同时又与用人单位签约的问题:“三个一定”即,初试通过、复试通过、录取后要适时适度的与用人单位通报信息。“两个致歉”即录取后,本人和学校向用人单们寄致歉信并附录取资料,协议书(无论填写与否)都将收回。
二、协作就业的若干建议
(一)团队精神,克服狭隘的竞争观念,调整失衡心态;
(二)同学之间的协作,体现在信息共享与传递、合作跑市场;
(三)班级内组织协作,考研学生对择业学生的帮助、先就业对后就业同学的帮助、党员与骨干对其他同学的帮助;
(四)对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
三、安全就业
(一)正确认识、警惕和防止各种就业欺骗:信息欺骗,市场收费,职位欺骗,合同欺诈,试用期无偿使用,收取高额违约金,协议书长期扣压,暗收钱财;传销陷阱。
(二)外出寻找就业岗位,必须履行请假手续,行踪和就业信息要定期向校内和辅导员报告。
(三)合作跑市场,提高就业安全度。

CopyRight © 2018 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