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葡萄飘香,一行行葡萄藤架在大棚下整齐排开,藤上挂满了不同品种的葡萄。7月7日上午,根据调研计划,经济与管理学院“潘集小分队”暑期实践学生团前往淮南市潘集区架河镇杨集村考察当地特色农产品葡萄产业发展情况。在调研地点祥杰家庭农场,队员们实地参观葡萄园,并向负责人李多海及农户了解耕种情况。
队员们来到大棚内,向一位正在采摘葡萄的农户询问葡萄的生长情况以及他们的工作日常,农户表示,每年二三月份,是葡萄发芽长叶的时期,到七月初开始丰收。“每天都有十来多人在这里工作,主要任务就是疏果、打农药、扒土、施肥等。”炎炎夏日,农户们有条不紊地在大棚忙碌工作,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季做好准备。

一串串粒大饱满的葡萄挂满葡萄园,离不开当地农户的细心呵护,也离不开有机种植葡萄技术的运用。队员们在负责人的介绍下了解到,种植过程中,葡萄园采用有机、天然的方式,在品种选育、种苗定植、病虫害防治、果品保障、整形修剪等方面采取有机葡萄栽培技术措施。在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下,占地面积80余亩葡萄园选用“阳光玫瑰”“辽峰”“早甜”等各类杂交葡萄品种,种出来的葡萄不仅外表美观而且果粒饱满,能够达到稳产、丰产的要求。
在种植葡萄的同时,葡萄园还积极探索“企业+农户”合作模式,队员们对这种产业模式感到好奇。负责人表示,考虑到葡萄园地理位置情况,葡萄园的劳动力资源来自周边的困难户及本地村民,在广开销路同时,结合好技术优势,带动当地困难户就业,每天都有十多名村民在葡萄园工作。
“种植的葡萄口感好,一上市赢得了顾客的一致好评。”负责人告诉队员们,人工采摘后的葡萄经过包装,流入市场,对接的客户不仅有贩卖葡萄的小贩,还有各种大中型超市。负责人介绍,由于出货渠道广,每年产出的葡萄供不应求。当地也结合绿色种植产业,打好特色产业牌,树立“淮河湾葡萄第一村”的旗号,每年举办葡萄文化节,吸引了周边地区顾客的广泛关注。
团队成员结合各自的专业知识,建议农户们可整合利用好互联网资源,对农产品进行线上宣传,努力提升葡萄销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根据当地葡萄种植产业电商发展较为滞后的情况,队员们针对电商发展同质化、基础设施和产业链不够完善、专业电商人才缺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们不仅了解了葡萄园的种植模式,还学习到了很多农业知识,感悟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撰稿:石奕舟;摄影:张俊义;审核:周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