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工作 >> 团学动态 >> 正文
团学动态

【三下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赴休宁县齐云小镇开展旅游业发展调研

发布时间:2022-07-20 点击量: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7月1日至7月4日,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徽梦寻道·文化兴旅”暑期社会实践团8名成员赴黄山休宁县齐云小镇,调研当地乡村旅游业的经营现状、探索拓展文旅振兴新思路。

体验张三丰太极,调研线上直播现状

7月1日,实践团成员在齐云小镇文旅商业总经理刘琨的邀请下,观摩太极线上直播、了解太极“云课堂”对于齐云小镇景区的宣传效应。刘琨说,“平时直播间在线观看的人数大约在300、400人左右,到了节假日,在线人数可达到1000人。观众基本上是太极养生爱好者和文旅工作者,直播间里有部分新人,但大多数都是老观众。”据实践团成员了解,“张三丰太极”是打造休宁成为“中国休闲养生之都”的一张重要的旅游名片,也是齐云小镇一大非遗特色。每天早晨八点,都有两位老师在“齐云小镇”官方视频号开启太极养生教学“云课堂”。

寻根徽州非遗文化,考察体验馆经营现状

在“吴笑梅剪纸”手作体验馆,场馆负责人刘银花介绍,“吴笑梅剪纸”手作体验馆于2021年11月在齐云小镇善水街挂牌开业,是新引入的又一‘非遗’业态。疫情期间来参观‘吴笑梅剪纸’手作馆和亲手体验徽州剪纸的游客较少,近期黄山市旅游业逐渐回暖,暑假期间非遗体验馆的游客量有一定回升,一天下体验馆馆常常要接待七八拨客人。

实践团成员李宗汉提出了疑惑:“现如今旅游业逐渐回暖,‘吴笑梅剪纸’手作体验馆的营销模式有没有创新?”刘银花回答道,“为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旅游类型、具有不同兴趣的游客的需求,吸引更多游客消费,我们制定了多种营销策略。将非遗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品相结合,开发出物美实用的‘网红’剪纸挂历,并且为亲手体验徽州剪纸制作的游客提供八折的购买优惠。同时,为了让古徽州非遗文化走的更远,我们融合了由线下参观、体验到购买的传统营销方式和线上直播、抖音营销等新兴电商平台营销方式,线上线下联动‘发力’。”

实践团成员还参观考察了储氏铁画馆、徽州书房、雕刻记忆、徽梦营造等非遗特色旅游业态的经营现状。

问卷收集游客信息,深入了解游客需求

7月3日,实践团8名成员分为两组,分别深入齐云小镇不同区域对来往游客进行访谈和问卷收集。在访问游客的过程中,出现了问卷填写效率较低、游客抵触手机扫码等问题。对此,实践团展开交流讨论,对问卷设计的题型进行了改善,对采访用语进行了调整,并将请求游客扫码填写电子问卷的形式转变为“访谈游客+手写记录+录进电子问卷”的形式。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高了问卷收集的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废卷率。最终实践团总共收集13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18份,为实践调研报告的撰写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

交流调研成果,探讨纾困思路

7月3日下午,实践团成员统计好调查问卷,并将3天的实践调研成果与齐云小镇文旅商业总经理刘琨进行交流探讨。通过3天的实践调研,实践团成员切实感受到小镇的非遗文化底蕴深厚,但同时也发现齐云小镇对特色非遗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不少游客对“储氏铁画”、“徽州竹雕”等古徽州非遗了解较少。除此之外,实践团还收到部分游客反映齐云小镇夜晚路灯较暗等问题。刘琨一一记录实践团成员的意见,并表示会在小镇今后的发展中予以落实。

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感触颇深,收获颇丰。成员们纷纷表示对齐云小镇的旅游业态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指明目前齐云小镇还面临着项目建设资金力量薄弱、特色小镇开发建设不均衡、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等问题。团队成员建议发挥齐云小镇“集聚农民、带动农村、繁荣农业”的重要功能,建立“1+N”联动发展模式,通过实行周边农产品对口销售、提供小镇店面租赁优惠等活动带动周边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周边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努力提升齐云小镇“山川不老”文创品牌质量,不断提高自身影响力和竞争力,进而促进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撰稿:方博雅、廖海林;摄影:汪欢、孟鑫雅、刘精诚;审核:周毅)

CopyRight © 2018 安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版权所有